六十年专注冶金/矿山/水利行业泵系统解决方案

企业邮箱|联系我们|中文版|English|Russian

涡壳设计要素与设计准则

发布日期:2019-04-09  浏览次数:2242

  设计要求的选择

  蜗壳的作用是将叶轮传给液体的动能转化为压力能,它不产生扬程,故应该使其产生的水力损失最小。

  在蜗壳内部压力测量方面进行过很多实验,这些实验结果表明:

  按等速度法设计的蜗壳最好。

  只有在蜗壳喉部后面的扩散管内动能才能转化为压力能。

  泵采用总扩散角在7-13范围内的扩散管时,泵效率最高。

  甚至最好的扩散管也不能结束动能的转换,大量水力模型证实了这一点。实验发现,在出口法兰后方7倍管径处压力最高。

  蜗壳的水力性能取决于下列设计要素

  基圆直径

  它与叶轮直径有关。

  隔舌角

  按叶轮出口处的绝对液流角选择隔舌角,但对于中低比转速泵,允许隔舌角与绝对液流角不同。

  蜗壳断流面积

  让蜗壳断流面积由隔舌开始向着喉部逐渐扩大,以容纳从叶轮排出的流量。

  蜗壳的宽度

  它在(1.6-2.0)b2范围内,按下式选取。


  泵体出口直径

  喉部面积

  它是决定泵最优工况流量的主要因素。前面指出,蜗壳不但不会使叶轮的总能量得到增加,反而使总能量减少,即蜗壳要产生水力损失。

  所以在蜗壳设计中,要利用各种有效手段使水力损失降低到最低。但是,大批量生产要求与这种思路是矛盾的。

  经验表明,为满足大批量生产要求所采取的措施对蜗壳水力损失没有显著影响。下面是已经证明对各种蜗壳都适用的设计准则。

  应该保证蜗壳各个断面的侧壁倾角相同,而不应该让蜗壳各个断面的侧壁倾角互不相等。经验表明,良种方法的结果一样,但采用等侧壁倾角可降低模型成本,节约工时。

  叶轮前后盖板两侧的与蜗壳壳体形成的间隙应该是对称的。

  应保证所有蜗壳断面面积光滑变化。

  对比转速小于40的泵,应考虑采用环行蜗壳,对多级泵不应该采用环行蜗壳。

  扩散管的总扩散角在7-13范围内。

  在蜗壳设计中,叶轮周围应有足够的空间,尤其是在多级泵中,蜗壳壳体与叶轮前后盖板间应该有 充分的空间,以保证每侧有12mm的端面串量和铸造偏差。

  压水室的水力设计不能忽视,很多人认为叶轮水力设计是关键,涡壳不重要i,事实上,涡壳的水力损失较大,约占整台泵水力损失的一半左右,所以应该高度重视。